能見度能源行業最具穿透力的思想

自貿區連線自貿區第一信息和服務平臺

澎湃商學院品牌課外柚木實木餐桌|柚木實木餐桌推薦書,生活經濟學


3月8日下午,湖南代表團第四次全體會議向媒體開放,吸引瞭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美聯社、日本NHK等99傢中外媒體的141位記者前來采訪。
從53到99,與去年的“媒體開放日”相比,今年走進人民大會堂湖南廳的中外媒體數量幾乎翻番。進入新時代,奮鬥的新湖南,正日益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關註的目光;開放的新湖南,“朋友圈”亦在不斷擴大。
下午4時許,代表發言結束後,正式進入媒體提問環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洞庭湖一湖清水、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圍繞記者們所關心的問題,杜傢毫、許達哲等代表坦誠回應。一問一答間,勾勒出一幅湖南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全景畫卷。
“過去主要關註發展不充分,今後要更重視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木家具工廠|實木家具工廠宜蘭
來自人民日報的記者在搶到第一個提問機會後,就如何更好地推動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向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傢毫發問。
“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繼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作出的又一科學判斷。”思考片刻,杜傢毫坦言,作為中部省份,湖南過去更多關註的是發展不充分的問題,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重視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全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第一臺電力機車、第一塊硬質合金、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工程機械、電子信息、軌道交通、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加速形成,創新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12位,世界上運算最快的天河超級計算機,全球營運裡程最長的中低速磁浮快線……”面對現場中外各大媒體,杜傢毫抓住機會,積極向大傢宣傳推介起“湖南制造”“湖南創造”。在他看來,盡管湖南是傳統農業大省,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湖南有基礎,有產業、科技、人才等優勢,也有作為,更有希望。
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支撐在產業,根基在實體經濟。杜傢毫介紹,近年來,湖南搶抓“中國制造2025”試點省份先行先試的機遇,制定瞭行動方案,著力發展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這是下一步湖南堅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重點。”
改變“靠水吃水”理念,還洞庭湖一湖清水
“還洞庭湖一湖清水,造福子孫後代,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決心堅定不移。”在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關於洞庭湖保護和治理的問題時,杜傢毫的表態斬釘截鐵。
“洞庭湖之所以生態受到嚴重影響,主要是當地幹部群眾存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慣性思維。”杜傢毫介紹,在這種不正確的發展觀念影響下,過去的洞庭湖網箱養魚遍佈、人工投肥泛濫、非法采砂猖獗、違規排放突出,“最高峰時,洞庭湖上有上千條挖砂船無序采砂,形成瞭一個巨大的砂石交易市場,那場面真有點三國赤壁大戰的架勢。”
濕地日益退化、候鳥逐年減少、水質不斷惡化……杜傢毫說,這種不顧生態承載能力、對資源掠奪性開發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廣大湖區人民不僅不能“靠水吃水”,甚至連喝水都要靠打井取水。“進入新時代,這種觀念必須加快扭轉過來!”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關鍵在實幹。在參加完十九大回湘後的第5天,杜傢毫就率隊深入洞庭湖腹地,專題調研湖區環境保護治理情況,2天後,一場從省開到村的電視電話會議,宣告洞庭湖生態環境全民保衛戰正式打響。
杜傢毫介紹,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重要指示,湖區上下全員動員,集中開展洞庭湖專項治理,短短3個月時間,就清除瞭近8萬畝歐美黑楊,取消瞭幾百個采砂、裝砂碼頭,堅決關停或改造造紙等企業,退養近萬傢畜禽養殖場,“水變清瞭、鳥兒回來瞭、江豚更多瞭,更令我們欣慰的是,這場整治行動得到瞭湖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杜傢毫提到,在洞庭湖治理過程中,由於采砂清理、退養拆圍、相關企業關停,一定程度上給部分群眾生產生活帶來瞭影響。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和湖區各級黨委政府正積極制定相關措施,一方面通過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一方面引導產業轉型,為湖區群眾就業增收提供產業支撐。同時,對造成損失的有關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補償,確保湖區社會和諧穩定。
湘企“走出去”,“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設立首個外國領事館、在湘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68傢、國際友好城市已達80對……盡管不靠海、不沿邊,但近年來,湖南的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一大批湘企在海外落地開花。這一現象引起瞭中阿衛視記者的關註。她向杜傢毫提問,“湖南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快走出去步伐?”
“正是因為湖南不靠海、不沿邊,我們更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同國際社會的交往合作。”杜傢毫介紹,隨著近年來主動融入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目前湖南已在全球94個國傢和地區設立瞭1400多傢企業,累計對海外投資105.6億美元。
“三一集團是湖南企業走出去的典型,這傢企業的負責人也是全國人大代表,他來回答這個問題會更生動。”在簡要介紹湖南“走出去”情況後,杜傢毫把發言的機會讓給瞭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代表。
“我們企業目前在全球有15傢工廠,在95個國傢設立瞭銷售服務公司,產品出口到瞭128個國傢,過去5年國際銷售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談及企業這些年“走出去”取得的亮眼成績,梁穩根直言“天時”“地利”“人和”,企業都占瞭。
在他看來,“天時”,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瞭“一帶一路”倡議這一偉大構想,成為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的重大發展機遇;“地利”,就是隨著近年來湖南高鐵、高速、航空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湖南作為中部交通樞紐的優勢正不斷放大。同時,湖南作為工程機械之都,參與“一帶一路”的產業優勢明顯;“人和”,就是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積極鼓勵包括三一集團在內的優勢湘企融入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在境外建立湖南工業園等平臺,幫助企業抱團“走出去”。“有瞭天時地利人和,湖南在‘一帶一路’上的‘朋友圈’一定會越來越大。”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方略
新華社記者關註的是湖南脫貧攻堅的成效、經驗和下一步打算,他將問題提給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
“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方略。”許達哲介紹,湖南這幾年通過走精準、特色、可持續的扶貧路子,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700萬人減少到21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9%下降到3.86%。
“送錢送物,不如建一個好支部。”關於經驗,許達哲首先談到瞭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他告訴記者,湖南代表團中有9位來自貧困村,有村支書、村主任、村委委員等,都為村裡脫貧摘帽、村民增收作出瞭重要貢獻。許達哲還介紹瞭湖南“一縣一特”“四跟四走”等產業扶貧模式,以及整合扶貧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凝聚社會力量合力攻堅、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等方面的舉措。
“下一步,湖南將按照年度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落實脫貧任務。”許達哲說,湖南還將聚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關註非貧困地區貧困人口,並通過反復“回頭看”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將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辦好民生實事結合起來,加強農村特別是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以今年脫貧作風建設年為契機,嚴肅整治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管好用好扶貧專項資金,加強扶貧幹部隊伍培訓,用過硬的作風和本領確保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湖南正努力創建創新型省份、兩個國傢級示范區
去年,湖南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3%;規模工業企業數大幅增加,規模工業利潤增長24.3%,電力機車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環衛機械產量等居世界第一。
面對經濟日報記者關於湖南在振興實體經濟、推動制造強省建設中將有哪些舉措的提問,許達哲首先介紹瞭湖南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和獨特優勢,並熱情邀請中外記者來湖南一睹發展的活力和熱力。
許達哲告訴大傢,當前,湖南正努力創建創新型省份、兩個國傢級示范區。其中,創新型省份創建方面,將以長株潭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龍頭,不斷提高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軍民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著力提高創新能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的增長點。創建國傢級示范區方面,將積極創建長株潭衡“中國制造2025”國傢級示范區和長株潭國傢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大力支持智能裝備制造、機器人、生物制藥、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抓好55個軍民融合重點項目建設,加快航空航天以及具有軍工技術優勢的電子信息、工程機械、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
誰動瞭貧困群眾的救命錢,就摘誰的帽子
“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都不能動,誰動瞭就摘誰的帽子,這是一條紅線。”在回答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關於反腐的問題時,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傅奎的回應直接而有力。
2016年,湖南在全國率先開展扶貧領域“雁過拔毛”式腐敗專項整治,並率先出臺規定,禁止領導幹部利用職權或職務上的影響在金融活動中謀取私利。這兩個領域反腐成效如何,是媒體關註的焦點。
傅奎講述瞭兩個細節:省委書記杜傢毫專門與全省貧困縣黨政正職談心談話,強調要將廉潔扶貧貫穿在精準扶貧全過程中;省紀委也召開貧困縣紀委書記座談會,逐縣建立黨風廉政檔案。
幾年來,湖南緊緊聚焦貪污侵占、虛報冒領、私分截留、優親厚友等損害群眾利益的重點問題,掛牌督辦、執紀問責,查處瞭一批“蠅貪蟻腐”,先後處分瞭7000多人。
傅奎還介紹,立足標本兼治,湖南開通“互聯網+監督”平臺,對民生項目資金實施全程監督和全面公開。“一筆民生資金開支瞭多少,怎麼開支的,一直能查到村裡頭。”
在談及金融領域整治以權謀私問題時,傅奎表示,湖南劃定紅線,查處瞭一批頂風違紀案件,通過嚴格治理,進一步凈化瞭政治生態,促進瞭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具有一定集群效應的人才高地正在形成
2017年,湖南啟動實施“芙蓉人才計劃”,長株潭密集推出人才新政,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回答鳳凰衛視記者如何保障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的問題時,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王少峰表示,湖南以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劃為龍頭,不斷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落實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已經形成瞭人才回湘、入湘、留湘、興湘的良好局面。
王少峰引用瞭一組數據:目前,湖南人才總量突破650萬人,專業技術人才近300萬人,來湘工作的外國專傢每年穩定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一個具有比較優勢和一定集群效應的人才高地正在形成。”
在談到補強基層人才短板時,王少峰話鋒一轉:“我向媒體朋友介紹一位年輕代表秦玥飛,他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放棄國外的高薪工作,來到湖南農村一幹就是7年。這是我們留住人才的一個生動案例。”
“年輕人有理想和情懷,但情懷是有保鮮期的,要源源不斷把人才引進到農村,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秦玥飛代表以自己和黑土麥田扶貧創客團隊紮根農村的經歷,向海內外有志青年發出號召,“投身鄉村振興,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件很酷、很時尚、很充實的事。”
(原題為《奮鬥的新湖南,匯聚全球目光 湖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側記》)

湖南省委書記:還洞庭湖一湖清水,省委省政府的決心堅定不移

金改實驗室金融創新靈感集散地

牛市點線面簡單專業時尚的財富平臺

科技湃讓我們走近科學

財經上下遊跨界找尋市場常識

10%公司派發上市公司變革紅利

進博會在原木桌板台北|實木桌板台北線走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地產界地產界所有你想知道的事兒
arrow
arrow

    mctasoum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